查看原文
其他

15秒偷拍视频600万人点赞:最美是你的善良有人懂

2018-03-28 小妹伴读 小妹伴读


经常听到人说,现在的社会,人心不古,世态炎凉,离开了利益,就什么关系都维持不下去。


但其实,最朴素的善良,就藏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里。


最近,一则只有15秒的视频在某平台上收到了614万点赞。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m0615fy3mkf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小学生夜间在没有路灯的山路上骑行,一名司机看到后主动跟着他,用车灯为他照了20分钟的路,直到看见灯光。



眼看着快到路的尽头,佩戴红领巾的孩子突然停下车,对着司机深深鞠了一躬。



视频拍摄者在评论里说,之所以想到拍下这个过程,本来是怕孩子万一摔倒会讹人,新闻里有过这种先例。


孩子鞠的躬,让他感到“无地自容”。



许多网友都说,这一幕实在是太戳泪点。



我们习惯于以防备心面对世界,但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温暖,直击人心。


一个是懂得感恩的孩子,一个是热心助人的司机,在短短几秒的视频里,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。



其实,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。


去年年底,小男孩军军因高烧导致意识模糊,四肢抽搐,被紧急送到医院。


接诊的杨医生迅速采取紧急措施治疗。


担心军军的牙齿咬伤舌头,杨医生把他放在治疗床上,撬开他的牙关,伸出自己的手指进去抵住。


军军的意识渐渐恢复过来,杨医生的手指也被咬得发麻。


三天之后,家长陪着军军一起回到医院对医生致谢。


诊室门口,三岁的军军突然弯下腰来,鞠了一躬。



杨医生说,她当时眼泪都要掉出来了,赶紧也鞠躬回礼。


暖心的一幕被旁边的护士拍下,在网络上传播,更多人被这对医生和小患者感动。


即使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,世上也并不乏恪守医德、不辞辛苦的医生,而他们的付出,也总会收到各种或真诚或可爱的回报。




善良的人,从来不会让人难堪。


Facebook上有一条1分钟的短视频,三天时间点赞过亿。


视频中,老师一宣布下课,小朋友们就都迫不及待地收起桌上的书,拿出各自的饭盒,准备美餐一顿。


一个小男孩的脸色却有些难看,因为他的饭盒,里面是空的。



小男孩默默走出教室,打开水龙头喝水充饥。



为了不被同学发现自己的尴尬,他在教室外拖延时间,想趁着别人吃完再回去。



孤零零地在窗边站了很久后,小男孩回到教室,刚准备把空饭盒放回包里,掂掂重量,突然发现不对劲。


打开一看,里面放满了各种好吃的:葡萄、胡萝卜、芝士面包......



这时,前面吃着葡萄的小男孩回过头,看着他笑。



旁边的小女孩若无其事地嚼着芝士面包,藏不住满脸的开心。


原来,善良的孩子们趁着小男孩出去,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了他,他们不想让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挨饿,却也不忍伤了他的自尊。


最后,毫不客气享受美食的小男孩看起来开心而满足。



你觉得孤单,但总有人在默默关心着你。



不经意的善举,无处不在,又弥足珍贵。


而每每谈起,也不过轻描淡写地说一句:举手之劳。


在日本南蒲和车站,一名女乘客不小心把脚卡在了站台和车厢缝隙之间。站台广播响起:有人被卡住了!


在听到广播后,乘客们纷纷下了车,不论男女老少,都跟着列车员一起侧推地铁,帮助女乘客脱身。



在所有人的努力下,女乘客没有严重受伤,电车也仅仅延迟了8分钟。


一场“8分钟的感动”,把一场事故,变成了铭心刻骨的故事。


他们没有抱怨、没有烦躁,本不相识的人在瞬间拧成一股绳,带来感动和力量。


马路上,一位司机看到拄拐缓慢过马路的老人,便“霸气”地把车停在路口,下车搀扶,后来干脆将老人背起,送他上了出租车。



世界本就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糕,只是需要你去发现美好。


公交车上,一位母亲将孩子放到座位上后走去投币,邻座的女孩发现男童无人看护,便伸手过去将他护住。



当该不该让座成了道德争议,女孩的一只手,就让我们记起世界的温暖。

 


杭州图书馆里,曾有一位拾荒老人,每次进图书馆,都会洗干净手,把装有废品的袋子整齐地摆在桌子旁边。



一位记者拍下他洗手的照片,传到网络,引发了众多网友关注,老人意外成了一名“网红”。


后来,他在过马路时被出租车撞倒,最终抢救无效离世。


整理他的遗产时,人们发现:他没留下什么钱财,却有无数无价之宝——发黄的捐资助学凭证,希望工程的救助报名卡,受助孩子的来信……

 

这时大家才知道,这位拾荒老人,是老杭大(现浙江大学)中文系的毕业生,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。

 

每个月领着5000元退休金的他本可以安心养老,但他却把所有钱都捐给贫困学生,自己节衣缩食,靠捡垃圾为生。


从1994年开始,他一直化用“魏丁兆”这个名字捐助全国各地的学生,近至浙江景宁县,远到黑龙江孙吴县。


直至他离世,那些被他资助的学生也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。



对学生慷慨大方的老人,对自己却极其吝啬。


在他简陋的房屋里,除了一张木板床外,没有其他家具。


善良与阅历学历无关,乐于助人本就是一个人的天赋。



二战爆发前,英国人温顿组织了8列火车,把669名犹太儿童从纳粹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送往英国。


当时,他只不过是证券交易所的普通交易员。



遗憾的是,他组织的第9列火车没能逃过厄运,在边境被截下,直接改道去了纳粹集中营的毒气室。


时隔多年提及此事,温顿依然为自己没能再快一点懊悔不已。


他把这个秘密埋藏了整整50年,除了他自己,没有一个人知道。


直到1988年,温顿的妻子在整理阁楼时发现一本已经发黄的剪贴簿,上面贴满了当年被救孩子的照片、基本信息、筹资纪录、英国政府表示不能再接受更多难民的信函……



秘密揭晓,荣誉也跟着来。


他被誉为“英国辛德勒”,英国女王封他为爵士,太空中甚至游荡着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。


1988年,温顿受邀参加BBC的一档节目,主持人翻阅着剪贴簿,讲起那段历史。


当主持人问到:“在现场还有被温顿先生救过的孩子吗?”


所有的观众都默默站了起来。



78岁的温顿回过身望了望被自己救下的“孩子”,用手抹了下眼睛。


“和战争比起来,战前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了。”他说,“我不是故意保密,我只是没说而已。”


2015年,温顿安详离世,享年106岁。


但被他拯救的孩子及子孙加起来,约有6000人得以存活。这个数字,还将继续延续下去。


在最黑暗的时代里,他的善举,让人性散发出光辉。



中国广西,是卢克安的第二条命。


他从德国来,在广西的大山里支教了十年。


从青年人变成中年人,他没有家,没有房子,没有孩子。


一个人走在山里,跟孩子们一起画画唱歌,生火做饭,修被牛踩坏的橡胶水管,周末也陪着他们,下过雨的泥地里,从高坡上骑自行车冲下来,溅得一身烂泥,孩子们叫他“老卢”“卢老师”“老爸”。


他靠翻译书和父母的资助活着,每个月一百块生活费。


“这个地方不需要有想法的人,而是需要能留下的人。”



如果不是竭力推辞,卢克安差点成了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,他给评选委员会写信说千万别选自己。


“我害怕感动中国,只能是中国感动我。”


这个外国人,在中国做着很少有人做的事。


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不解。


而卢克安说:如果是有了目的,故意去做了什么了,没有用的,没有效果,都是假的。

 

“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”


很多时候,我们坚持做一件事,不是因为做了会有回报,而是坚信,这样做是对的。


这件事就是善良。


在向善的路上,可能越走越孤单,但它永远都值得我们选择。 


因为,你终究会因为选择善良,得到内心的宁静。


推 荐 阅 读

(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)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